巖星特刊 | 獲評“最具特色獎”的博物館是怎樣的?這家非國有博物館告訴你
如果你是心醉于亞洲佛教藝術的愛好者,也許西藏、印度、柬埔寨就是你的神往之地。但其實不是一定要在遠方,試想身邊就能飽覽亞洲佛教藝術之美,那有多好。
柬埔寨吳哥窟
在深圳就有著這樣的絕佳之處。位于龍崗區賽格ECO中心的梵亞藝術博物館,是目前國內首家以南亞與東南亞佛教藝術為題材的專題博物館,現有館藏的500余件(套)文物來自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柬埔寨等國的古代佛教雕刻藝術精品 ,不出國也能感受到異域文化的神秘魅力。
梵亞藝術博物館
日前,深圳市巖星科技建設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嘉盛帶領團隊前往梵亞藝術博物館,參觀了《佛像淵源·緣路 ——亞洲佛教藝術造像展》。
巖星團隊與游卓凡館長(左二)合影
博物館位于寫字樓中,頗有大隱隱于市的味道。面積400平米左右,是小而精的代表,展陳與游線的設計別出心裁,分為:“貴霜時期藝術”、“帕拉時期藝術”以及“吳哥時期藝術”三個展廳。不同時期,不同文化背景與制作工藝,使得這些藝術珍品有著豐富的佛教內涵和千變萬化的觀賞魅力。
梵亞藝術博物館一方面填補了目前中國“以國外佛像藝術的專題類博物館”的空白;另一方面積極地推動了一帶一路國家之間的藝術與文化交流。
2021年5月18日,由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舉辦的國際博物館日紀念活動舉行啟動儀式上,現場公布了“第三屆(2019-2020年度)廣東省博物館陳列展覽精品”獲獎名單。其中,梵亞藝術博物館榮獲“最具特色獎”的榮譽獎項,成為全省此次唯一獲獎的非國有博物館。
這些流傳了千百年的藝術珍品背后有太多的故事等待發掘,但對于非系統了解佛教的參觀者而言,多苦于其深澀的內涵,這時專業的講解對觸發參觀者與藏品的交感就顯得尤為的重要。
此次參觀,幸得梵亞藝術博物館館長游卓凡先生親自講解。游館長以博物館系統的收藏為基礎,深入淺出地為我們講解展館里的一尊尊佛教藝術珍品。在貴霜時期藝術展廳,從佛陀的誕生——求學——宮廷生活——出家——修禪——說法——涅槃的一生,采用了故事線的展示手段與講述方式,即便是以往不曾深入了解過的內容,亦有十足的趣味與收獲。
在梵亞藝術博物館準備裝修布展期間,游館長專程前往北京大學的博物館展陳設計與創新思維專業研修班進修,在長達一年的時間里與北大的考古文博文學教授和各地的博物館專家學習研討。帶著目標去學習,將學習成果用于實踐,梵亞藝術博物館的匠心建造,展陳的精心安排,講解的用心敘事,皆體現了游館長對佛教藝術和博物館事業的深深熱愛和獨到見解。
2020年的時候,游卓凡館長被評為“2020年廣東省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年度人物”,廣東省僅有6人入選,體現了廣東省文物專家及社會各界對梵亞藝術博物館成績的肯定。創辦非國有博物館需要一種情懷,游館長在收藏第一批東南亞佛造像時就立志要建一座博物館,一路走來,沒有情懷很難堅持下來。
龍嶺學校研學活動
非國有博物館作為我國博物館體系重要組成部分,在彌補國有博物館的空白、維護文化多樣性、傳承地域特色文化、弘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等方面發揮著重大作用。截至2020年底,廣東省備案登記的非國有博物館已達101家,占據全省博物館總數的三分之一。
以個人收藏回饋社會,為博物館建設注入力量,梵亞藝術博物館的游卓凡館長認為,“收藏文物其實是在收藏文化,而不是收藏錢財。”誠然藏品或有百萬價值,但不為售賣,亦不束之高閣,拿來做文化研究之用,是最為幸福的事情。
梵亞藝術博物館館長游卓凡
運用跨界思維辦館,整合各行各業的獨到見解為非國有博物館的發展帶來新活力。深圳具有代表性的非國有博物館——深圳市金石藝術博物館致力于與優秀的國有和非國有博物館進行館際交流與合作。“一個展覽不是‘一錘子買賣’,是可以持續打磨、‘迭代升級’的。成功的館際合作讓博物館在借鑒他館先進經驗的同時,也能提升自身影響力。”深圳市金石藝術博物館館長吳強華說。
深圳市金石藝術博物館館長吳強華
日前“非國有博物館熱”持續升溫,非國有博物館的未來發展,值得關注。